顯示具有 失眠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失眠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

越急越想尿!焦慮造成的頻尿,中醫來幫你!

#好睡好安神系列 之二

#焦慮 #恐慌 #憂鬱 #失眠 #睡眠障礙 #頻尿 #急尿 #夜尿 #中醫

尿尿又急又難忍,到底怎麼了?

從前操之在己的行程,輕鬆愜意的日子
經過前晚一整晚的好眠,神清氣爽地起床,C阿姨從容地換上運動服,前往附近的自然公園進行運動。快走了30分鐘,之後與朋友一邊做伸展操一邊聊天,聊起了附近新開的早午餐,就想說擇日不如撞日,來去試吃看看吧。轉眼也十點了,回家更衣,準備搭公車前往市中心辦點事情,再與朋友看場新上映的電影,喝個下午茶。真是好不愜意的美好日常。
現在不聽使喚的膀胱,苦不堪言的人生
自從幾個月前開始,不知怎麼地,睡前總是覺得排尿排不乾淨、一直想上廁所!明明沒什麼事卻心煩得睡不著覺。入睡沒有幾個小時,就爬起來夜尿多次,很想尿卻尿不出多少尿量。早上起床想出門運動,光是想到要出門,就一直有種壓力、慌張感,一直想上廁所。快走的時候,不但覺得腿腳僵硬,用力的時候還有時不小心滲尿,真是覺得尷尬又煩心。在公園上洗手間不方便,匆匆忙忙地就提早回家更衣了。接著要再出門辦事,又是重複一樣的頻尿、急尿的過程,就不要提等公車的時候,那個尿意襲來,多麼難耐!

C阿姨為了這頻尿、急尿、漏尿的症狀,擔心到不敢多喝水,人也越來越焦慮,失眠越來越嚴重。查了很多網路資料,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麼了?有朋友說他是「尿路感染」,隔壁鄰居又說他是「膀胱無力」,各種說法莫衷一是。實在受不了了,在朋友介紹下來診所就診。


頻尿尿急不用慌,三個方向不能忘

一、感染發炎

若是頻尿尿急,又夾帶「排尿疼痛、灼燒感」,甚至發燒、腹痛。要小心是否有泌尿道感染或發炎的問題,這時候當然先把感染發炎的問題解決,不論中醫、西醫都有很好的方式,可以快速解除。若是時常泌尿道經常性地發炎,吃抗生素卻沒用,建議可以找中醫治療。在中醫經過辨證診斷後,處以育陰清熱,補血涼血的中藥處方,常能收到很好的療效。

常用處方:八正散、豬苓湯等。常用藥物:滑石、車前子等

二、水液循環

另一大類的患者,夜尿特別頻繁,這常見於年齡較長的長輩們,或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,走路爬樓梯很容易喘,易疲倦,甚至下肢水腫的族群。這樣的症狀,來自於心血管、心腎循環的日夜差異變化的可能性很高。會特別建議這類患者在白天要在評估自己心血管負荷的前提下,多運動以增強循環功能;並配合中醫處置,通常補氣、溫陽、利水的中藥處方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常用處方:真武湯、五苓散等。常用藥物:茯苓、白朮等

三、焦慮敏感

今天介紹的最後一類,就是上面文章提到的阿姨這種,通常心血管沒什麼問題,也不缺乏運動;排尿也不痛不燒,服用泌尿道感染常用的抗生素也沒有幫助;更重要的是,每次只要情緒越急、越煩、越焦慮,就越想上洗手間(例如,出門前,重要行程間空檔時)。情緒容易波動、煩躁,甚至夜眠不安、淺眠易醒。這類的患者與前面兩類患者有很大的不同,因為用傳統治療泌尿道的藥物常收不到明顯效果,真正最有幫助的,是要先從「緩解焦慮」「改善睡眠」的方向下手。在中醫診斷下,疏肝理氣、滋陰清火的方藥抓準方向對症下藥,不但頻尿、尿急可以改善,連情緒都變得安定,睡眠深度也增加了。

常用處方:柴胡劑等。常用藥物:柴胡等


最強組合,針藥並用

針灸在解除焦慮敏感及排尿問題,常可以達到立針見效的效果。以焦慮、失眠為例,接受針灸的患者,大部份當晚就可以改善睡眠品質。焦慮緊張、全身緊繃的患者,在針灸治療的當下,甚至就可以明顯舒緩、放鬆,睡著在治療床上的患者也很常見。

若以觸診發現與症狀相關的脈象、結構異常,也可以用針灸或結構調整針對異常做治療,許多在藥物力有未逮或療效未達預期的狀況,用針藥並用的方法,可以發揮綜效,突破之前單用藥物治療的療效瓶頸。


日常保養,該怎麼做?

  • 正常飲水,切記不可憋尿
  • 規律運動,推薦快走慢跑
  • 放鬆情緒,保持規律作息
若能作到把握以上的原則,循環能得到強化,身心壓力也能得到紓解,焦慮自然就不纏身了。


 

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

疫情壓力襲來!情緒、睡眠問題如何自處?

#好睡好安神系列 之一

#焦慮 #恐慌 #憂鬱 #失眠 #睡眠障礙 #疫情 #停課 #停班 #抓狂 #中醫

一場疫情打亂生活規律,你,還好嗎?

曾經的美好日常
早上七點全家出門,送家裡的大皮蛋去學校上學,再送家裡的小皮蛋去幼稚園丟包,鬆了口氣,終於可以到咖啡店點杯拿鐵配著熱熱的三明治,重點是,一個人享受片刻寧靜,然後接著過一天忙碌的生活,工作也好,採買也好,聚會也好,進修也好,直到傍晚全家人再快樂的回家吃個晚餐,又是美好的一天。
現在的疫情日常

「爸爸!~~我的線上教學連不上啦!」

「媽媽!弟弟搶我的iPad啦!我要跟我朋友連線啦」

即時通訊裡面還有「老闆交待WFH(Working From Home)的各種任務訊息」

手機閃著行程提醒:「五分鐘後,公司線上會議」

電視裡面不斷中央接著地方的疫情發布記者會;確診數字100、200、300地跳,哪裡哪裡又變成熱區;哪裡哪裡又有重症案例;名嘴篩檢疫苗也嫌、停課封城也罵。令人焦慮的雜訊,你什麼都躲不掉

因為你不能看電影、不能外食、不能去運動中心運動、連河濱跑步都會人多到塞車到你怕被傳染。室內不能去,郊外也不能去,你只能守在家裡,原本可以讓你放鬆的活動,你什麼都不能做

這時候你真的覺得,

壓。力。好。大。

小孩的吵鬧,你情緒快不能控制。還沒打到國家疫苗,就要開打國家幼苗。

看著疫情的新聞,你焦慮恐慌,既怕病毒的感染,又怕生計受影響。

翻來覆去,很難入睡,半夜淺眠一直醒,做惡夢。白天又沒精神。

甚至胃食道逆流又復發,咽喉卡卡的好像被人掐住。

(以上這些紅字都是壓力可能帶來的身心症狀)


疫情當下,當焦慮、恐慌、睡眠問題等身心綜合症狀襲來的時候,該怎麼辦?

首先,做好自己防疫措施的同時,其實你該遠離電視、網路上那些負能量滿滿的生活雜訊,這些雜訊只會消耗你的能量,讓你的心神更不安定。知道外面疫情嚴峻,需要更徹底防疫,但不要讓自己的情緒隨著確診數字,上上下下地浮動。更正面積極的作為是,靜坐、閱讀、聆聽音樂、欣賞美的事物,多做能帶給你正面、安定情緒的活動

心,要靜。

再來,你需要運動與深呼吸,一方面適度訓練你的心肺功能,另一方面,讓你的大腦自然地分泌腦內啡。放鬆你的焦慮、解除你的壓力,平衡自律神經。

身,要動。

最後,你一定要睡得好。睡得好有四個重點:

  1. 不要晚睡:晚上十一點前就寢為宜。
  2. 容易入睡:十五分鐘內能入睡為宜。
  3. 睡眠夠深:睡眠至少可以連續5小時不中斷,若半夜醒來可以立刻再睡著。
  4. 睡眠充足:每天可以睡6-8小時。(因人而異)


若你還是焦慮、恐慌、憂鬱、情緒波動大、失眠、淺眠,甚至合併身心綜合症狀。請務必尋求協助


中醫可以做什麼?

中醫與分科的西醫不同,擅長從整體去分析身心各種症狀,進而達到「身心同治」。

首先,當然少不了要用「中藥」

例如我自己就常有因為工作壓力、情緒焦慮而使得胃食道逆流加重的患者來求診,他求助於消化內科把症狀改善了,卻又時常復發。這時候除了傳統治療泛酸的中藥,加上疏肝解鬱方向,就可以大大改善復發的頻率。

又或是工作壓力大的患者,需要服用身心科藥物來助眠,但還是覺得身體有常異常疼痛,咽喉卡卡的好像被掐住,氣又不斷往上頂著的不適感。這時後從結構用藥去把胸膈的氣理順了,加上疏肝、降氣、安神的方向,這些怪異的身心症狀就消失了。

其次,我會大力推薦採用「針灸」來助眠安神。確實有一些人對於針灸有畏懼,若能克服這層恐懼,針藥並施的療效更是強大。


後續這個系列再來多談一些診間小故事,還有一些針灸、用藥的分享。




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

胸悶、胸痛是否一定就是心臟病?該怎麼辦?

#胸悶 #胸痛 #猝死 #心臟病
令人聞之色變的心血管疾病
從衛福部公佈的民國107年死因統計資料(連結)來看,心血管疾病位列十大死因的第二名(第一名是癌症),但相較於癌症,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是可能瞬間奪人性命的(若要急救,時效是以分鐘、小時來計算的!)。也因此長年以來,國人都會以非常緊張、嚴肅、擔憂的態度來看待胸悶、胸痛這個症狀,!但究竟,有胸悶、胸痛是否就一定有心臟病呢?抑或是,心臟病就一定會有胸悶、胸痛嗎?
之前寫過猝死的文章:如何遠離猝死的風險?(點連結看文章)

造成胸悶、胸痛的原因有哪些?
雖然感覺胸部不適,但胸部不是只有一顆心臟而已喔!解剖和器官深淺有別,造成胸悶、胸痛的原因可以分為:
(紅色代表薛醫師認為的危急指數喔!最多三顆

  1. 皮膚、肋骨、肋間肌的骨骼、肌肉、神經問題
    1. 肋骨損傷
    2. 肌肉損傷
    3. 帶狀皰疹的神經痛
    4. 結構問題(例如脊柱歪斜)
  2. 肺部問題(肺、支氣管等)
    1. 胸膜炎
    2. 肺炎、肺膿瘍
    3. 肺栓塞★★★
    4. 肺高壓★★
    5. 氣胸★★
    6. 氣喘★★
  3. 心臟問題
    1. 冠心病★★★
    2. 心肌梗塞★★★
    3. 心肌炎★★★
    4. 心包炎★★★
    5. 心瓣膜疾病(二尖瓣脫垂)★★
    6. 主動脈剝離★★★
  4. 消化問題(主要為食道、胃引起)
    1. 胃食道逆流
    2. 食道痙攣
    3. 食道破裂、穿孔★★
    4. 橫膈裂孔疝氣
    5. 膽、胰疾病
  5. 身心問題(主要由焦慮、恐慌引起)


遇到胸悶、胸痛該怎麼辦?

  1. 嚴重胸部不適、疼痛,伴隨暈眩、呼吸困難:請速就醫!
  2. 輕度胸部不適,生命徵象(呼吸、心跳、血壓)仍無危急情況
    1. 如有三高、心肺、血管疾病、中風病史,應就醫排除急症可能性
    2. 如仍有疑慮,可就醫,諮詢醫師,視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
  3. 偶爾胸悶、胸痛發作,已經排除危急情況:注意自己是否有身體結構問題、消化問題、焦慮恐慌等情緒問題。
    1. 尋求各專科分別治療(例如消化內科、精神科等等)
    2. 找中醫,進行綜合的診治


日常該如何預防?

  1. 適當運動:每週3~5次,一次至少30分鐘溫和有氧運動。
  2. 正確飲食:飲食均衡,避免高鹽/高油/高糖,避免煎炸,避免精緻澱粉。
  3. 務必戒菸:抽煙會導致血管硬化、血壓升高,全身慢性發炎,還會損害肺臟。
  4. 身心平衡:作息正常、勞逸適度、紓解壓力、情緒開朗。
  5. 及早診治
中醫講究「治未病」,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這種一發就不可收拾的疾病更是重要!中醫可以針對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狀態調理,在平時就先把工作壓力等焦慮、失眠的情況排除,健全消化功能以避免胃食道逆流等等症狀造成胸悶、胸痛,也可以避免誤判。







2019年11月27日 星期三

如何遠離猝死的危險?

#猝死 #心臟病 #疲勞 #運動 #養生

猝死的定義
Sudden death或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「非因他殺、自殺、事故造成,於發生24小時內死亡的內因性死亡」。由於人主要的生命徵象由心血管系統負責,心血管系統問題佔了大部分猝死的原因,因此主要又分為「心因性猝死」和「非心因性猝死」。患者病徵出現後一個小時之內死亡常被界定為猝死,而其中心因性猝死以美國的統計來說大概佔了70%之多。

猝死的原因
心因性猝死:冠狀動脈心臟病、心肌炎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心房顫動、心室顫動等等患者都是高危險群,各種代謝性疾病患者,例如高血糖、高血壓、高血脂也是高風險族群。而當這些高危險群遇到以下情境,特別容易誘發心搏停止而導致猝死的發生:
高強度運動(需要較高心臟工作負擔)
寒冷天氣(末梢血管收縮,血液動力學改變)
高度興奮(心臟增加輸出、小血管收縮,造成心血管負擔加大)
過度疲勞
例如:網咖發生的猝死(自由時報新聞:玩到爆肝猝死網咖 30玩家伴屍打怪
例如:秋冬突發的運動猝死(三月連2起跑步猝死 醫爆驚人原因

出現這些症狀就要特別提防!
全身倦怠
心悸
呼吸急促
胸悶
頭暈
昏倒休克(這個基本上沒處理好就可能醒不過來啦)
 如何養生以遠離猝死風險?
體質的變化和疾病的惡化常常是漸進的、緩慢的,但心血管疾病之所以駭人,就是在於突發狀況會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(猝死)。因此以下幾個養生策略是很重要的:

  • 定期檢查
    • 監測血壓、血糖、血脂
    • 找心臟專科醫師健檢以了解冠狀動脈、心肌健康程度
  • 規律運動
    • 養成適當強度、適度頻率的運動習慣
    • 避免疲勞時運動
    • 避免深夜運動
    • 避免超過自己體力負荷的高強度運動
    • 避免孤身於難以有醫療救援的地點進行高風險運動
  • 避免風寒
  • 規律作息
    • 睡眠充足,不熬夜
    • 有良好的睡眠品質
  • 穩定情緒
    • 不暴喜
    • 不暴怒
    • 不憂鬱
除了以上的養生策略之外,在身體微恙、體力衰退,運動力不從心的時候,就找中醫師早期調理亞健康狀態、預防老化及衰退,更是重要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