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

大暑又濕又熱,皮膚起癢疹,該怎麼辦?

#衛教 #皮膚
清王圖炳畫荷花(節取)來源:故宮open data

大暑,又熱又濕
「一候腐草為螢;二候土潤溽暑;三候大雨時行。」
以上諺語描述的,就是大暑的節氣特徵,除了螢火蟲這類昆蟲的群發之外,就是天氣又熱又濕,令人難耐!尤其是今年的氣候,熱得過份。太平洋高氣壓太過強烈,導致台灣屢創高溫紀錄;峰面一直滯留在日本、中國華中一帶,導致雨量驚人,甚至洪水成災;台灣雖然沒有那麼嚴重,但過去這一週以來超強的午後雷陣雨,那個降水量也是大到會讓排水不良的地方瞬間淹水的。又熱又濕的氣候,連身體健康也會受影響喔!

皮膚癢疹
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皮膚不適,天氣熱的時候,身體自然啟動排汗機制來幫助我們將熱散去。在濕熱的氣候,各種與排汗相關的不適浮現。有些人會在手腳長出「汗皰疹」,有些人會「排不出汗,身體悶熱」,有些人「大量出汗,全身虛弱」,有些人則是「出汗紅疹,皮膚發癢」。
哪些人容易有這些情況呢?
  1. 本身體質偏濕、偏熱(例如虛胖、容易水腫、代謝症候群等)
  2. 過度運動,過度流汗(沒有避暑而大量運動至津液流失虛脫)
  3. 長期缺乏運動,沒有適當出汗(宅)
  4.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
  5. 喝多量冰飲,吃生冷食物
針對夏季的各種皮膚不適,薛醫師有以下建議:
  1. 避免曬傷
  2. 正常運動,正常出汗,出汗就擦乾
  3. 出汗後避免冷氣、風扇直吹,並避免立刻洗浴冰水
  4. 膚癢避免搔抓,以防進一步刺激惡化,甚至破皮感染
  5. 適當保濕以舒緩安定皮膚
  6. 尋求醫療協助(皮膚科或中醫科)

「體感溫度」
如何遠離濕熱的痛苦呢?從「體感溫度」的公式,就可以理解個大概。依據羅伯特·史特德曼(Robert G. Steadman)於1984年發表的體感溫度通用公式:
溫度越高、濕度越高、風速越小,則體感溫度越高
由此可知,台灣這樣的海島型氣候,夏季又濕又熱,十分難耐,就是因為體感溫度太高了。所幸有許多美麗的高山,不妨有空到郊外走走,登高自然涼爽。如果在家中,要怎麼辦呢?除了開冷氣機之外,其實別忘了,只要讓空氣循環流動(開風扇、開窗)、降低濕度(除濕),就可以舒服很多囉!
中醫在處理濕熱氣候造成的不適,有各種妙法,不論是針灸、刮痧、拔罐,或是內科開藥,都很有效。不論是發汗不良的皮膚燠熱,或是長跑之後大汗大熱全身無力,都能夠快速改善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