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衛教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衛教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

胸悶、胸痛是否一定就是心臟病?該怎麼辦?

#胸悶 #胸痛 #猝死 #心臟病
令人聞之色變的心血管疾病
從衛福部公佈的民國107年死因統計資料(連結)來看,心血管疾病位列十大死因的第二名(第一名是癌症),但相較於癌症,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是可能瞬間奪人性命的(若要急救,時效是以分鐘、小時來計算的!)。也因此長年以來,國人都會以非常緊張、嚴肅、擔憂的態度來看待胸悶、胸痛這個症狀,!但究竟,有胸悶、胸痛是否就一定有心臟病呢?抑或是,心臟病就一定會有胸悶、胸痛嗎?
之前寫過猝死的文章:如何遠離猝死的風險?(點連結看文章)

造成胸悶、胸痛的原因有哪些?
雖然感覺胸部不適,但胸部不是只有一顆心臟而已喔!解剖和器官深淺有別,造成胸悶、胸痛的原因可以分為:
(紅色代表薛醫師認為的危急指數喔!最多三顆

  1. 皮膚、肋骨、肋間肌的骨骼、肌肉、神經問題
    1. 肋骨損傷
    2. 肌肉損傷
    3. 帶狀皰疹的神經痛
    4. 結構問題(例如脊柱歪斜)
  2. 肺部問題(肺、支氣管等)
    1. 胸膜炎
    2. 肺炎、肺膿瘍
    3. 肺栓塞★★★
    4. 肺高壓★★
    5. 氣胸★★
    6. 氣喘★★
  3. 心臟問題
    1. 冠心病★★★
    2. 心肌梗塞★★★
    3. 心肌炎★★★
    4. 心包炎★★★
    5. 心瓣膜疾病(二尖瓣脫垂)★★
    6. 主動脈剝離★★★
  4. 消化問題(主要為食道、胃引起)
    1. 胃食道逆流
    2. 食道痙攣
    3. 食道破裂、穿孔★★
    4. 橫膈裂孔疝氣
    5. 膽、胰疾病
  5. 身心問題(主要由焦慮、恐慌引起)


遇到胸悶、胸痛該怎麼辦?

  1. 嚴重胸部不適、疼痛,伴隨暈眩、呼吸困難:請速就醫!
  2. 輕度胸部不適,生命徵象(呼吸、心跳、血壓)仍無危急情況
    1. 如有三高、心肺、血管疾病、中風病史,應就醫排除急症可能性
    2. 如仍有疑慮,可就醫,諮詢醫師,視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
  3. 偶爾胸悶、胸痛發作,已經排除危急情況:注意自己是否有身體結構問題、消化問題、焦慮恐慌等情緒問題。
    1. 尋求各專科分別治療(例如消化內科、精神科等等)
    2. 找中醫,進行綜合的診治


日常該如何預防?

  1. 適當運動:每週3~5次,一次至少30分鐘溫和有氧運動。
  2. 正確飲食:飲食均衡,避免高鹽/高油/高糖,避免煎炸,避免精緻澱粉。
  3. 務必戒菸:抽煙會導致血管硬化、血壓升高,全身慢性發炎,還會損害肺臟。
  4. 身心平衡:作息正常、勞逸適度、紓解壓力、情緒開朗。
  5. 及早診治
中醫講究「治未病」,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這種一發就不可收拾的疾病更是重要!中醫可以針對個人不同的體質及狀態調理,在平時就先把工作壓力等焦慮、失眠的情況排除,健全消化功能以避免胃食道逆流等等症狀造成胸悶、胸痛,也可以避免誤判。







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

各種交通工具需要注意的防疫重點

#武漢肺炎 #COVID-19 #新型冠狀病毒 #防疫

交通工具防疫的原則
減少手的接觸
拉開人際距離
減少飛沫噴濺
增加空氣流通

減少手的接觸
盡量不要摸大眾運輸的把手、鐵杆,若是觸摸,則需要進行雙手的清洗、消毒。可以隨身攜帶小瓶的消毒噴劑以備用。離開捷運站第一件事是洗手。感應智慧票證(例如悠遊卡)最好不要實際接觸而採隔空感應

拉開人際距離
挑選離峰時段進行交通,若必須在人多的時候乘坐,則建議配戴口罩。多採用步行移動,不但可以運動強身、消耗熱量,更可以呼吸新鮮空氣,並且避免人群擁擠。

減少飛沫噴濺
在公眾場合、大眾交通工具上面避免沒有戴口罩的大聲交談,更不應該毫無遮掩的咳嗽及打噴嚏。若是周圍有人咳嗽及打噴嚏,請遠離。

增加空氣流通
若乘坐可以開窗的交通工具,盡量開窗,讓空氣流通。

暫時避免坐密閉小空間的交通工具
新聞指出,日本新添三例確診,均為計程車司機(來源:自由時報),這告訴你了什麼重點?疫情發生以後,眾人的防疫焦點大都集中在「大眾交通工具」,例如公車、捷運、火車、高鐵、飛機。但其實仔細了解大眾交通工具,大都具有一定等級的空氣循環及過濾系統,座位也不見得狹窄擁擠,所以更需要擔心的是「近距離長時間接觸密閉小空間的交通工具」,例如計程車、郵輪之類。


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

消毒衛教專頁

#腸病毒 #流感 #武漢肺炎 #新型冠狀病毒

家用消毒液來源

  1. 75%酒精
  2. 漂白水稀釋50-100倍

酒精稀釋方法
圖來源:疾病管制署

漂白水稀釋方法
圖來源:疾病管制署

漂白水消毒原理及濃度、對象
圖來源:美的好朋友
消毒對象
圖來源:美的好朋友


消毒方式
  1. 擦拭法消毒:停留至少 10 分鐘,再用一般清水擦拭乾淨。
  2. 浸泡法消毒:建議接觸時間要超過 30 分鐘,再用一般清水洗淨。







洗手衛教專頁

#腸病毒 #流感 #武漢肺炎 #新型冠狀病毒

洗手步驟及口訣

巧連智「洗手」巧虎

濕搓沖捧擦

內外夾弓大立完

內外夾弓大立腕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台大醫院手部衛生標準程序 


濕洗手、乾洗手

WHO建議的乾洗手(handrub)、濕洗手(handwash)步驟及需時